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河南圈 > 圈层资讯 > 正文
天天速递!洛阳市2022年创建完成118个“四美乡村”
2023-02-03 19:13:49 来源: 人民网
关注河南热线

“一块木板两块砖,三尺栅栏围四边,过去村民普遍搭建这样的简易农村厕所。”洛阳市宜阳县董王庄乡乔庄村党支部书记乔二元介绍,“到2022年底,乔庄村全村258户均已改厕完毕。曾经脏乱不堪、随意搭建的旱厕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卫生的现代化家用厕所。”


【资料图】

2月3日上午,洛阳市举办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第八场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,向社会公布洛阳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具体情况。

据介绍,洛阳市2022年创建完成了118个“四美乡村”,改造完成了5.2万座农村户厕,新建农村污水管网200公里,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6.05%,50个村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60%,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升。

重点推进“四美乡村”创建工作

洛阳市从环境美、田园美、村庄美、庭院美四个方面,制定了“四美乡村”创建标准,建立“四美乡村”创建项目台账,分类管理,统筹推进示范创建工作。开展“五星”支部“生态宜居星”创建示范培训,分7批对350多名乡村干部进行创建专题培训。将示范创建工作与“五星”支部“生态宜居星”创建工作有机结合,把118个“四美乡村”中的13个“五星”支部和36个“四星”支部作为重点,进行重点推进。

2022年以来,洛阳市持续推进“治理六乱、开展六清、实施六提升”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,推动人居环境“净起来”“绿起来”“亮起来”“美起来”,累计清理垃圾堆、垃圾带约36.3万处、坑塘7499个,整治私搭乱建81720处,清理残垣断壁36612处,整治“空心院”20246个,整治规范集镇市场1209个,整治广告牌、广告栏87958个,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得到持续提升。

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工作

优化改厕技术模式。在具备条件的乡镇优先推广水冲式厕所,山区、岭区和缺水地区推广生态旱厕,积极引进适合当地实际的改厕技术。推广伊川县供排水一体化建设运维模式,采取“改厕、改水、改浴、改厨”相结合的方式,做好改厕工作和污水治理的衔接。特别是对整村推进和重点整治示范村,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,促进城乡一体、厕污同治。

切实提高改厕质量。坚持整村推进,推广专业化施工,严格执行国家改厕规范标准,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,严把产品质量关、施工关、验收关。巩固前期成果,常态化开展改厕问题摸排整改,从组织领导、技术模式、改厕质量、管护机制、推进方式、农村公厕管理等6个方面,对2013年以来,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厕所,进行拉网式排查。去年以来,共摸排农村户厕557663户,排查发现问题52753户,这些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到位。

强化后期管护服务。坚持建管并重,以乡镇或联村为单位,建立农村改厕服务站,统筹做好厕具维修、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等工作,确保管护服务便捷、经济、高效。积极推进社会化、专业化、市场化的管护方式,引导企业、农民合作社、当地农民参与后期管护服务。突出精准管理,规范农村改厕档案,实现改厕质量可追溯、可监管。

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

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机制。构建“县级政府主导+专业公司建设运维+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监管”的治理体系。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、水务公司或专业公司,统一负责农村生活污水建设运维,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、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。12个县(区)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了专项规划,实现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,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,临近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,基本实现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,进行集中处理。

科学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。结合洛阳市供排水一体化工程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五星支部创建等工作,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,根据村庄自然禀赋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、人口聚集程度和污水产生量等因素,科学确定目标任务、治理模式和治理时序。探索出了孟津区“三定三分类”污水治理模式,并在全市进行推广。

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维护。做好污水设施建设管护全过程监管,确保建设一处,管用一处,对20吨以上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,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监督性监测,掌握设施运行情况。对于运维管护机制不健全、资金保障不到位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,我们大力开展整治提升行动,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工作,分批分类进行改造提升,明确责任主体、资金来源、改进措施、运维单位和完成时限,严格实施挂账销号。

三篇“文章” 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

做好“治”的文章,建立完善收运处置体系。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,确保“扫干净、转运走、处理好、保持住”,自然村达到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。

做好“清”的文章,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。深入开展全域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,重点对城乡接合部、环境敏感区、主要交通干道沿线,以及乡镇、村庄周边等容易形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区域,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,建立问题台账,跟踪整改落实。

做好“分”的文章,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。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、简便易行的“二次四分法”分类处理模式,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。偃师区针对生产生活产生的湿垃圾,探索出了阳光房模式,伊滨区、宜阳县探索出了堆肥池模式;洛龙区、栾川县探索出了干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等模式,分类村庄基本实现了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、易腐垃圾就地就近消纳、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处置,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。全市1798个村庄推行垃圾分类处理,占比达到60%以上。

(洛阳市委宣传部 韩露)

责任编辑:hN_0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