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河南圈 > 圈层资讯 > 正文
鹤壁市淇滨区:提升服务质效 为民减负增收
2022-12-19 16:01:30 来源: 人民网
关注河南热线

近年来,鹤壁市淇滨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,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抢抓机遇、真抓实干,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效,设身处地为广大农民朋友纾困减负,助其增收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政策惠农落实资金保障

“年轻人觉得种地不挣钱,就外出打工了,俺们这些老人出不去,只能守着这些田。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,俺种地还能拿到补贴,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俺生活上的负担。”农户张树根说。

对于小农户而言,多以传统耕种为主,为了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,今年淇滨区农业农村局印发了《淇滨区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》,及时召开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推进会,对该区9个乡镇(街道)17151户,按照每亩95.4元的补贴标准,发放补贴资金784万余元。

另外,2022年,淇滨区先后争取3笔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、2笔农机购置补贴,淇滨区农业农村局通过落实各个乡镇(街道)农户的户数、补贴面积等,按照相应的补贴标准,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74万余元。发放农机购置及报废更新补贴106万元,补贴农机具141台(套),惠及农购机群众116户。

资金补贴到了位,农户种地定了神。今年淇滨区全年粮食产量达7.2万吨,实现了大灾之后的丰产丰收,冬小麦种植面积稳定,苗情好于预期,农户也在期盼着明年还是丰收年。

田间管理提供农技支撑

为有效提升社会化服务主体能力,多年来,淇滨区坚持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,以“农机+农技”托管服务形式,抓好水肥一体化喷洒、病虫害防治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工作。

随着科技的发展,如今种地变得更智能化、科学化、精细化,越来越多的农户不用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“推拉肩扛”似的苦苦耕作,被“减负”的他们,乐于享受农业科技带来的生产福利。

“今年三四月份,我们抓住小麦苗情转化、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,对全区小麦实施了两轮统防统治,利用无人机喷洒杀虫剂、杀菌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,促进晚播小麦促弱转壮、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,提高了小麦抗逆性。”淇滨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张艳敏介绍。

迎来夏粮丰收后,9月份,淇滨区还针对钜桥镇1.1万余亩高产区域的玉米,实施了中后期“一喷多促”减灾稳产技术,利用植保无人机,科学配比杀虫剂、杀菌剂,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一次性喷施,达到防病虫,抗倒伏、增产等多重作用。

淇滨区种粮大户何芳业说:“近两年国家在大力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,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该咋种,心理压力不小。后来通过农技人员给我们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,我们了解了如何搭配品种、扩行缩株、营养调控等,心理负担没了,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稳粮增豆,一季两收,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,还实现了增产增收。”

数字赋能助力乡村建设

“以前洗个车还得跑到市里,现在村里就有自助洗车机,经济实惠还不用出村,多省事儿。”淇滨区钜桥镇塚儿章村村民郭光河说。

除了自助洗车机之外,笔者在村里还看到自助洗衣液机、饮水机等设备,产品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不少,减少了村民的生活成本,为群众生活带来了便利,而这一切还要得益于淇滨区重点打造的数字乡村建设。

笔者从淇滨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,近年来,该区坚持以建设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为“旗”,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应用力度,全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。

近年来,该区率先开展“一村九园”数字应用场景建设,5村7景达到省定标准。岗坡村、塚儿章村被评为市级数字村庄示范单位,饮马泉薯业被评为市级数字园区示范单位。

同时,在乡村治理数字化方面,淇滨区农业农村局联合相关互联网企业,将“五星”支部创建和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,打造乡村“数字党建”“数字政务”,建成便民服务数字化应用系统,累计注册用户3万余人,生活缴费、农资购销、快递进村、电子医保、助农存取款等实现线上办理,“减负”之下实现了群众少跑腿,数据多跑路。

结合近年的疫情防控形势,淇滨区连续两年举办了线上年货节,积极拓展电商销售渠道,助推农产品上行。

“今年上半年,我们各平台上线农产品300余个,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额超过1000余万元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销售难的问题。”淇滨区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主任李卫强介绍。(来源:鹤壁市淇滨区委宣传部丁小芳)

责任编辑:hN_19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