淅川:水源地的“绿色卫士”
2022-03-30 15:35:40 来源: 人民网-河南频道
关注河南热线

穿起迷彩服,蹬上解放鞋,戴好安全帽,再背上水壶和干粮,不到凌晨5点,李伟就骑着三轮向大山进发,他先沿着崎岖山路穿过沟壑,再徒步扎进大山深处,每天晚上回到家都已近10点。

这是李伟每天的工作。作为河南省淅川县马蹬镇葛家沟村的公益林护林员,12年来,他参与造林2万余亩,每年巡山近300天,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。

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、核心水源区,保护好一库清水就是最大的政治。而水的命脉在山,山的命脉在树。“淅川县共有655名公益林护林员参与植树造林,2730余名生态护林员参与管护林果树,他们以山为家、与林为伴,护林看草、发展产业,守卫着水源地的‘绿色长城’。”淅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梁虎兵介绍。

从“砍树”到“看树”

巡山的路,大多是泥巴路、长满荆棘的羊肠小道,护林员们经常穿着粘有斤把泥的鞋,手拿镰刀一边砍一边往前赶路。可就是这样的路,护林员杨红霞一走就是24年,“这些年算起来能绕地球走两圈喽!也对得起走坏这70多双解放鞋。”杨红霞打趣说道。

为了护好一方林土,护林员们爬山脊、越溪谷,夏天大汗淋漓,马蜂、蚊子追着人咬;冬天衣服被汗湿透再被风吹干,又湿又冷。“有的护林员种树时被马蜂蜇,县里还治不了,只能送往市医院;还有的护林员在巡山路上被蛇咬,又因山路陡峭,摔骨折过……”当问及这么艰辛是否退缩过,杨红霞却说,“看好树,护好生态,这是咱护林员的责任!”今天的大石桥乡,已是淅川县的重点林区之一,放眼望去,满眼皆绿。

杨红霞说:“过去拿斧头砍树,如今巡山看树,这护好生态啊才是咱一辈子的事儿!”

从“看树”到“种树”

除了下笨功夫,还得讲究方法,漫山啤酒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淅川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生态脆弱,水土流失严重,直接威胁着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。荒山灭荒,是淅川首先打响的绿色战役,也是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
石头山上栽树,咋栽?能活吗?“土和水都是问题。”2013年起,大石桥乡护林队长石俊侠和5个同事开始想办法在石头山上造林。镐、锨,不知用坏了多少把,打钎时他们几个人虎口上的裂口就没长住过,好不容易把石头缝凿成了一个个坑,还得肩挑人抬,一袋一袋往山上搬运泥土;没有水,他们在山上用石头围堰,铺上塑料布,从山下分级提灌储水。

“树苗能不能活,关键得看水能不能跟上。”石俊侠说,他们不怕在山石缝里凿坑栽树,怕的是浇水——石漠化荒山水源涵养能力差,水得常浇灌,每次还得浇透墒。经过摸索,他找到了一套独特的“浇水经”——酒瓶滴灌法:把一个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倒插在树根部的土壤里,让水慢慢渗入地下。

今年,是石俊侠他们在石头山上种树的第8个年头。8年间,他参与造林的近7000亩石漠化荒山,已有6个山头绿了……

从“种树”到“用树”

“好生态产出好产品。”滔河乡位于丹江口水库的西岸,作为水源地重点乡镇之一,拥有优质山泉水,且光照充足、多山地,适合林果生长。“靠山吃山!咱发展绿色经济!”滔河乡党委书记周其军拍板决定。紧接着,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6000亩杏李、3000亩核桃、5000亩药材、4800余亩迷迭香……纷纷发展起来了。

近年来,淅川每年以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,新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4年居河南省县级前列,森林覆盖率达到45.3%,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5.8%,53.2万亩荒山重披绿装,30余万亩生态林果生机盎然,6.5万渠首百姓吃上生态饭……
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护林员们守好了青山,得来了金山,也换来了碧水。葱郁的森林涵养着一库清水,自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,丹江口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及以上水平,水质稳定达标且持续向好。(淅川县委宣传部 孙双涵 杨振辉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