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炮灰剧”达82% 电视剧为何遭遇小年 低收视“炮灰剧”超八成
2019-03-07 15:51:26 来源: 北京青年报
关注河南热线

2018年新剧数量为10年来最低 估值高、制作快、收视率下降等成普遍现象

“炮灰剧”达82% 电视剧为何遭遇小年

3月5日举行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透露:最近两年新剧上市数量不断减少,2017年有241部,2018年是国产电视剧的“小年”,仅有194部,为10年来最低。相比2012年的391部,减少了近200部。而收视率不足0.5%的“炮灰剧”在2018年新剧中的比例进一步上升,达到了82%。

现象

2018年新剧减少

低收视“炮灰剧”超八成

数量减少的同时,收视率的状况也不乐观。索福瑞中国区资深数据科学家郑维东透露:2018年全国100城电视剧单频道收视率没有超过2%的大剧,而2015年多达9部;收视率在1%-2%之间的优势剧目2018年仅有30部,仅占4.7%。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有大量的“炮灰剧”。郑维东介绍,业内通常认为,收视率不足0.5%的电视剧就是“炮灰剧”。这部分剧集在2018年的比例进一步上升,达到了82%。

与新剧减少相辅相成的是电视剧集数在下降。2018年通过审批的电视剧平均集数是42集,同比2017年减少了1集,比2016年更是减少了3集。

可以说,2018年,资本退潮,流量失灵,爆款缺失,大IP、大投资集体哑火。在SMG东方卫视总监、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看来,回顾2018,剧集内容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,同一个套路,同一个坑,相似的槽点,相似的雷:古装剧跌进了宫斗权谋的坑,仙侠玄幻剧跌进了升级打怪的坑,创业题材剧跌进了狗血言情的坑,怀旧题材剧跌进了贩卖情怀的坑。

分析

市场虚热降温

行业开始自我进化

对于产量骤减,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是一个市场转型的必然结果。此前国产电视剧被诟病的就是产量过剩,大半的剧制作完成后却无法播出,目前的产量降低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,各大影视公司降低产量,推出精品化剧集。郑维东认为,产量减少等表明电视剧市场虚热局面已有所扭转。在市场遇冷的情况下,更需要靠质量、价值驱动。

电视剧行业正在经历调整与自我进化。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王鹏举坦言,前几年,挖矿的、做食品的、修路的等等太多热钱涌向影视行业,肯定会带来狂热和浮躁。“现在回归理性,制作公司也处在过渡期,不管什么时候,好作品都需要。”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表示,经历了互联网爆发式增长,肯定有泡沫的形成,总有一个付学费的过程。

业内的习惯性声音是去责怪资本、责怪流量。但SMG东方卫视总监、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认为,雪崩的时候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与其吐槽产业和资本,不如扪心自问,在行业泡沫中,“我们是不是有着很多不该有的惯性操作。”

“影视行业归根结底是一个创意产业,出好作品是硬道理。然而这几年来,我们行业中的很多人醉心于运作资本的热情,远大于投入创作的热情,只求估值高高高,制作粗糙快快快,最终结局凉凉凉。”

建议

拒绝拼流量拼组局

改良评价体系

在王磊卿看来,2019年行业要想走出寒冬,必须打破这种泡沫惯性和投机心理。

既然如今的市场,要成为一个爆款,不再是造热门、拼流量、拼组局,也不是大IP+大咖司+大投资+大平台,王磊卿认为应该拒绝观望等待、改良评价体系以及拓宽创作格局。“虽然我们的观众仍然非常喜欢电视剧,但是我们的部分制作企业和艺人明星却显得有些高冷,市场的观望气氛依然浓烈。部分企业不开机,等平台命题作文;部分明星不接戏,等市场提高片酬;等待平台还是等待市场?观望让你被剩下!” 王磊卿指出,行业必须认清两个现实:一是艺人限薪酬不可逆转;二是平台采购限价同样不可逆转。

此外,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同样左右着行业能否良性发展。收视率造假、流量点击率虚高已经在2018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纠偏,但一种新型的“干扰源”——“粉圈狂欢”正凸显出其杀伤力。王磊卿提醒,近来,对一部电视剧的客观评价时不时被这种喧嚣干扰,甚至绑架舆论,成为隐形炸弹。

王磊卿说,“拥抱影视春天,必须拓宽创作的眼界和格局。如果始终停留在抄袭、改编、图省事、拼速度的层次,只会令寒冬更加驻足停留,画地为牢。”

文/本报记者 杨文杰

统筹/刘江华

今年古装剧“哑火” 献礼剧进入2.0时代

从近日公布的电视剧备案公示来看,在公示的82部剧目中,古装剧仅有8部,占比不到一成,古装剧陷入低潮。王磊卿认为,历史剧要跳出“后宫频频领盒饭,前朝阴谋理不断,戏说历史图爽爆”的顽疾,不能永远盯着朝堂后宫,可以发展古装探案剧、古装创业剧、古装家庭悲喜剧、古装历险剧、古装传奇人物剧、民间神话剧……

献礼剧已经成为国剧市场的一种刚需。2018年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,大量创业题材剧涌现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;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;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;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和冬奥会。为了配合这些重大宣传节点,总局电视剧司已经发布了“2018-2022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剧目”,同时总局每年也会在重点宣传时期推荐参考剧目片单等。

献礼剧,又称为片单剧,已经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市场的一种刚需。 王磊卿认为,献礼剧不是主题先行、内容粗糙的应景之作,也不是赔钱赚吆喝的代名词,更不是政绩工程、面子工程,而应是融主题性、专业性、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多赢之作,形成全人群传播效应、全社会话题热度的口碑之作。献礼剧已经进入2.0时代。

文/本报记者 杨文杰

责任编辑:hN_0112